- 发布人:ycfy
- 时间:2024-09-16
- 点击:343
- 来源:
近日,我院PICU医护团队成功救治一名重症肺炎同时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脊柱侧弯的患儿。
2024年08月28日晚,我院接到滨海县院ICU求助电话,即将转诊一位患有“重症肺炎、胸膜炎、胸腔积液、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脊柱侧弯”的病人。接到通知后,PICU周勇主任立即通知值班人员做好接诊准备,18点47分患儿由120救护人员紧急转入PICU病房,看到患儿时,在场医护人员都为之一惊,一是肺炎重,“管子”多,目前已有“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股静脉置管”共四根管道;二是患儿体重重,12岁,60公斤,而且合并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除了双上肢可自主抬起,其余部分都不能动,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外院胸部CT报告
周勇主任及其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迅速展开,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抗感染、吸痰、支持等处理,同时急诊胸水彩超报告提示胸腔积液量多,立即请心胸外科朱筛成副主任医师予胸腔闭式引流,引流出70ml血性液体,这时患儿身上又多了根“胸腔闭式引流管”。
高效的院内外多学科会诊
入院第2天进行了全院的多学科会诊,第3天再请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神经科及PICU科共同会诊,结合各方意见给予患儿最佳的治疗方案。



多学科会诊场景
周勇主任强调,一定要加强拍背吸痰,变换体位,当病原学提示“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菌”,考虑到病原体复杂,存在多重耐药菌,与临床药学室讨论后,给予抗生素的调整;由于患儿感染重,肠内营养不耐受,很快又出现了“消化道出血”,此时“感染重、呼吸支持、气道的管理、消化道出血、酸平衡、出入量平衡、营养平衡”等一道道难题摆在医护面前;由于患儿左肺受到脊柱侧弯的严重压迫,潮气量明显低于同体重儿,加上较多粘稠的分泌物,每次呼吸机参数的调整都需要反复推敲,“面对错综复杂的病情,医生只能抽丝剥茧,就像走钢丝一样,需要大胆更需要谨慎”。
由于患儿肺炎重,气道分泌物多,入院后第3天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中发现患儿左肺气管受到侧弯脊柱压迫造成严重变形、狭窄,导致分泌物难以排出,且支气管黏膜充血明显,部分有渗血现象,随后进行了镜下吸痰、灌洗、止血等治疗。为了能够帮助患儿排出深部的分泌物,李胜、陈营副主任医师在机械通气期间先后进行了3次支气管镜灌洗。




支气管镜操作画面
救治过程中,护理工作尤为艰巨,由于患儿体重接近成人,重达60公斤,且由于肌营养不良,不能自主活动,每次拍背吸痰等都需要2-3人协同护理,在陈石兰护士长的带领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而且期间给予患儿家长定期探视,最大程度上满足患儿想念亲人的心理需求。



护理团队温馨画面
经过针对性抗感染、采取保护性通气策略,患儿情况逐步好转,呼吸机参数逐步下调,复查胸部CT明显吸收好转,撤机的时间已经成熟,听到这一消息,家长非常激动,医护也团队倍感欣慰,通过模式的更改、自主呼吸的锻炼,历时12天的机械通气(外院4天,本院8天),终于在9月3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改成鼻导管吸氧,可就在拔管的第二天,又出现新的棘手问题,患儿出现了胸闷,呼吸困难和烦躁,经皮氧也下降到85%,周勇主任分析病情后,给予患儿高流量吸氧,患儿病情稳定于9月7日回到了普通病房继续后续治疗。然而,在后续的治疗中发现,高流量参数一下降,就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明显的现象,考虑由于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呼吸肌无力,二氧化碳排出困难,患儿需要长期使用无创双水平呼吸机,给予指导购买和使用家用型呼吸机,并鼓励自主咳痰,加强肺功能的锻炼,复查血气指标逐渐好转,于9月13日顺利出院。


9月6日复查胸部CT


出院当天,患儿家长将所有的感谢汇成一面情意满满的锦旗,感谢PICU团队的辛苦付出。
肌营养不良,又称肌肉萎缩症,是一种渐进性的肌肉疾病。由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后天发育不良、饮食因素、环境因素、近亲结婚、高龄生育等等导致基因突变(插入、缺失、移码)等而发病。肌纤维逐渐受损,肌肉无力,生活质量逐渐下降。这种疾病的特点是肌肉逐渐萎缩,直到完全丧失功能,严重时引发并发症而威胁生命。患儿入院时病情危重,在我院救治过程中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保护性肺通气策略、高效的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多学科会诊及医护团体的共同努力,最终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稿件作者 | PICU 王 浩
责任编辑 | 陈玉君
稿件校对 | 周 勇 刘 辉
审核发布 | 郑 文 秦新勇




